北京冬残奥会今日闭幕,据上广常识了解到,关于北京冬残奥会今日闭幕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人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有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些赛场英雄感人事迹中绽放的灿烂人性光辉,将恒久地在“双奥之城”北京闪耀。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冬残奥会渐近尾声,那些赛场英雄的故事,将长久地镌刻在人们记忆中,成为这个春天乃至整个冬残奥会历史上的动人传奇。
▲3月11日,中国队球员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冰球半决赛中出场。新华社记者邬惠我摄
有人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有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那些赛场英雄感人事迹中绽放的灿烂人性光辉,将恒久地在“双奥之城”北京闪耀。
你即传奇
中国在冬残奥会历史上从没拿到过个人项目的奖牌,也从未染指雪上项目的奖牌。这个尴尬的纪录,在3月5日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的上午即被成功打破。
先是在高山滑雪滑降项目女子(视障)比赛中,我国选手朱大庆一举摘银。随后是在张家口赛区,刘子旭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夺冠,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赛事上的首金收入囊中。
▲3月5日,中国选手朱大庆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项目女子滑降(视障)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朱大庆比赛前一天还因为受伤而被送去医院检查,经历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前因眼疾手术而退赛的遗憾,这一次她选择力争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我觉得面对困难比面对遗憾简单,所以我把所有的困难都简单化。”她说。
来自陕西的刘子旭,在身体残疾后一度陷入了无助与无奈,是体育重新点燃了他面对生活和挑战的决心与勇气。“只有不懈努力,不遗余力向前奔,才有机会站在顶峰。”刘子旭说。
▲3月9日,中国选手刘子旭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坐姿)决赛中。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河北姑娘张梦秋在本届冬残奥会期间度过了自己的20岁生日,她为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取得冬残奥金牌“零的突破”后,登上领奖台的“桃心”双马尾发型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我脑瓜子笨,不会说”,这是她的口头禅,但她还说过:“想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老骥伏枥
12日,当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自由技术(视障)比赛中拿到本届比赛上的第三枚金牌的时候,他已经追平冬残奥会历史男子第一人、德国高山滑雪选手格尔德·舍恩菲尔德的“16金之最”纪录。
从2002年盐湖城冬残奥会开始,麦基弗历次冬残奥会都有所斩获,不过长期的训练和参赛,已使这位老将身上伤痕累累:2008年,麦基弗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加拿大全国锦标赛时发生意外,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鼻窦炎和肺炎一直困扰着他;2017年,他脊椎受伤……
伤病始终没能摧毁麦基弗,反而让他老而弥坚。“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它(越野滑雪)总是让我充满激情。”麦基弗说。
▲3月9日,在残奥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自由技术(视障)比赛后,冠军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前)与引导员拉塞尔·肯尼迪相拥庆祝。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虽然最终没能站上领奖台,但11日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很多人都对以44岁高龄完赛的老将张海原报以热烈掌声。这位2004雅典残奥会的跳远冠军,也是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完成了很多运动员可望而不可求的“双奥”旅程。
“我希望能成为‘双奥’运动员,因为喜欢和热爱体育,所以别人眼里的难题在我这里不算什么问题,”她说:“高山滑雪是一项高危运动,更是一个勇敢者的运动,能够从事这项运动的所有运动员,都应该值得大家钦佩。”
别样的她
在本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比赛中,一对来自比利时的母女组合令人印象深刻:妈妈叫琳达·勒邦,她是比利时女子视障运动员,女儿叫吉洛特,现在是勒邦的领滑员。
▲3月6日,比利时的琳达·勒邦(右)和向导乌拉·吉洛特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比赛中。新华社记者雒圆摄
7日的全能比赛后,勒邦最终排名第五。吉洛特稍有遗憾地说,她的表现不如妈妈的前任领滑员好,如果她之前的领滑员能来,可能结果会不一样。不过勒邦并不这么认为,她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感到开心。
勒邦最早是比利时伞兵部队的体育教师,并精通羽毛球、攀岩、击剑等多个项目。2012年,她的视力下降到正常人的10%左右,为了满足吉洛特上滑雪学校的愿望,勒邦举家从比利时搬到了奥地利居住。
勒邦上雪道只有16个月的时间,其余时间她在奥地利“打工”,在一个度假农场教孩子们骑马。“我不直接对孩子们颐指气使,而是根据不同颜色的马鞍布来定位马的位置,然后对那些马发号施令。”勒邦说。
勒邦在吉洛特三岁的时候曾带她到滑雪场上玩耍,如今是22岁的女儿给妈妈领滑了。母女间舐犊情深的故事,正应了那句话: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3月8日,中国队选手于静(左)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冰球小组赛B组比赛中与对手拼抢。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在中国残奥冰球队,提起“于阿姨”的名号,可谓无人不晓。残奥冰球作为男女混合团体项目,允许男女运动员同场竞技。于静是北京冬残奥会七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也是冬残奥历史上第三名参加该项比赛的女球员。
儿时因病致左腿部分功能丧失,但于静从不缺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击剑、射箭、坐式排球、轮椅篮球,她都是“一玩就能上手,一上手就能玩到现在”。不仅运动天赋超群,职场上,于静也是个多面手,外企财会、咖啡店长、设计行业,只要是感兴趣的工作,她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当初,为了备赛北京冬残奥会,于静辞去了所有工作,心无旁骛地展开训练。
虽然中国队在残奥冰球半决赛中不敌美国,没能进入决赛,但在于静看来,参加比赛、鼓励女性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梦想已经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