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XX,男,35岁,农民。1975年2月8日初诊。
主诉:去年七月患脓血痢,发热、腹痛每天十数次。服米壳山楂红糖水三次,病情暂轻,几天后仍大便脓血。又服痢特灵等药,无大效果。
症状:大便一日5~8次,脓多血少,脓血粪杂下,里急后重。食欲减退,食后腹部胀满,常阵发腹痛,有时恶心欲呕,口干不渴,全身乏力。
检查:脉象沉紧有力,舌质黯红,舌苔垢腻。肝脾不肿大,但下腹部按之则痛,左侧更为敏感。大便显微镜检查:脓细胞(+),红细胞(++)。
辨证:湿热积滞胃肠,初病固涩,邪留不去,胃肠不和,而致休息痢。
治则:化积导滞,推陈致新。
方药:当归芍药汤加减。
处方:当归12g,白芍20g,槟榔12g,黄芩12g,黄连10g,木香10g,大黄10g,黑山楂20g,肉桂10g,甘草3g。
2月11日二诊:服药两剂腹痛减轻,大便脓血减少,排出坚硬黑色粪便两块,腹中通畅,食欲好转,脉沉而缓,苦苔薄腻。上方减去大黄、黄芩,加茯苓15g,砂仁10g。继服。
2月15日三诊:饮食正常,腹痛消失,大便正常,但饭后消化不良,脉象沉缓,舌苔淡白。改服香砂养胃丸一盒,每服一包,每日三次。十日后基本痊愈。
按:痢疾之病初起,多因不注意饮食卫生,由湿热结滞,胃肠不和为病,治之当以清导胃肠为主。本例患者之初,误用罂粟壳等固涩之剂,使实邪内留,结于胃肠而成休息痢。方用当归、白芍、甘草养血安中;槟榔、大黄导实邪外出。焦山楂化食和胃;黄连、黄芩、木香清肠道湿热,理气止痛;肉桂温化寒湿之气,使实邪去而正气复则愈,由于病久胃弱,消化不良,终用香砂养胃丸巩固疗效。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