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成熟种子。红花椒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地;青花椒主产于辽宁、四川、江苏等地。椒目在仲景书中,《金匮要略》入1方次。
【药性特点】椒目苦、辛,寒。入脾、胃、肾经。功能理中止痛,杀虫,止痒。主治痰饮病。
本文目录
1 【椒目的临床应用】1.1 【椒目选方】2 【椒目的用量用法】3 【椒目的文献摘要】4 【椒目的药理作用】5 椒目的用药禁忌 【椒目的临床应用】治痰饮病
饮结肠间证
己椒苈黄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防己条)。
椒目在己椒苈黄丸中,利小便,消腹水胀满;与防己相配,辛宣苦泄,导水饮由小便而去。
用于平喘
将椒目研粉过筛,装胶囊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当于生药1~1.5钱。观察108例气喘患者(绝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为一疗程。结果平均有效率为94.2%,显效以上占40.8%。对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别为82.8%、72.3%、93.2%,以平喘疗效最高,平均显效以上达64.1%。10天一疗程者其疗效比3天一疗程明显增高。药效维持时间据21例观察,最短3小时,最长24小时。副作用:少数有头昏、恶心、痰血、热感,但不影响服药。
【椒目选方】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③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④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补缺肘后方》)
⑤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一日一易。(《药性论》)
⑥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药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⑦治白带:椒目末服之。(《金匮钩玄》)
【椒目的用量用法】1.用量 仲景用量1两(3克),如己椒苈黄丸。
2.用法 丸剂。
按:椒目苦辛,辛能宣,苦则泄,辛宣苦泄,行水利尿,导水从小便出,消除胀满。
【椒目的文献摘要】①《药性论》:"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
②朱震亨:"椒目下达,止行渗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湿。世人服椒者,无不被其奉,以其久久则火自水中起,谁能御之?"
③《本草述》:"椒目治喘,似于水气之喘更为得宜,他如相火上逆之喘,反为禁药,盖其补命门之阳,与椒谅无大异也。"
④《长沙药解》:"椒目,泄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泄水而消胀也
⑤《神农本草经集注》:“功能利水消肿,平喘。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
【椒目的药理作用】1.据化学分析 椒目主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2.据药理研究 本品具有抗溃疡,保肝,镇痛,抗血栓,局麻等作用。
3.抗菌试验 本品对甲、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4.据现代临床 主治肾积水,肝硬化腹水,腹壁脂肪增多症,肠结核,肠粘连,结核性腹膜炎等。
椒目的用药禁忌1、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2、《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枯楼、防葵。畏雌黄。
3、《名医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4、《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5、《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6、《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7、《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人堕胎。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