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某,女,62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9日。
患者诉胃胀,呃逆,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后吐酸水,呕吐食物,两肩痛,腿抽筋,左踝紧胀感,左腿肚子不适,口不干有时口苦,乏力,眠差多梦,突然烘热汗出,白天小便可,夜尿1次,自觉夜尿不如白天小便痛快,大便1日1次,质稀,如果发生呕吐第2日大便会干燥,纳可,舌淡苔白,脉弦,右关明显,左关弦大。
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茯苓饮合桂枝汤合吴茱萸加半夏汤方证。处方:清半夏15g,党参10g,陈皮30g,枳实10g,苍术10g,茯苓12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吴茱萸10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日1剂。结果:胃胀减轻,打嗝减轻,未见呕吐,酸水已,肩痛已。
按语:患者胃胀、打嗝、夜尿、大便质稀、舌淡苔白、脉弦,为太阴里虚寒证,里有停饮胀气,为茯苓饮加半夏汤适应证。吃不消化的食物吐酸水、呕吐食物,为胃中寒饮冲逆所致,宜吴茱萸汤温中下气止呕,《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属阳明,这里是指胃,不是指阳明病)烘热汗出,而纳可、舌淡苔白、大便稀,可排除阳明里热,此属太阳表证之荣卫不和;同时又两肩痛、腿抽筋、左踝紧胀感、左腿肚子不适,宜桂枝汤和荣卫、解外,《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二诊日期:2011年3月16日。
患者诉胃胀减轻,呃逆减轻,未见呕吐,肩痛已,时口苦,上周腿肚子抽筋2次,左踝紧胀感减轻,烘热汗出减轻,睡眠多梦,纳可,大便1日1次,不成形,舌淡苔白,脉弦,右关明显,左关弦大。处方:上方去大枣,加生龙骨15g,生牡蛎15g。7剂,水煎服,日1剂。
按语:患者睡眠多梦,伴有烘热汗出,宜桂枝龙骨牡蛎汤,和荣卫、敛神定志、敛汗,故在原方基础上加生龙骨、生牡蛎。
三诊日期:2011年3月23日。
患者诉胃胀减轻,打嗝,近日临晨腿抽筋,两肩微痛,左膝痛了1次,脚踝胀减轻,睡眠时间足但多梦,烘热汗出减轻,口苦不明显,吃油腻会有点口苦,纳可,不敢吃凉,食花生、瓜子易牙痛,口舌生疮,小便可,大便1日1次,成形(喝蜂蜜水大便通畅但不成形,今天没喝蜂蜜水大便成形),舌淡苔白,脉弦,右关明显,左关弦大。处方:上方白芍加量至18g。7剂,水煎服,日1剂。结果:胃胀减,偶尔打嗝,抽筋已,近两日肩痛但比以前轻,左膝未痛,脚踝胀减,烘热汗出已不明显。
按语:患者近日腿抽筋明显,故加大芍药的量以缓挛急,取芍药甘草汤之意,《伤寒论》第29条:“……若厥愈足温者,更做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本文摘自《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方正对应临床实录》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