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锡波教授一生行医诊病,十分重视对脉学的研究,他研读历代脉学专著,并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中,潜心体会、验证各种脉象与疾病的关系,认真探索其中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诊脉经验。邢老认为“脉诊是临床辨证的圭臬,为立法用药的准则”。中医辨证为四诊合参,而分阴阳、辨虚实、明部位、定准则,则均取决于脉象,故诊脉是辨证的依据、立法的准则。他通过长期的临床体验,证实任何疾病在转变过程中,大多先有脉象的变化,然后始有症状的发生。利用脉象的变化,可早期测知疾病演变,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他还认为常见疾病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不同,而表现的证候和脉象有同有异,因此必须掌握脉象演变的规律。为了使初学者对脉象易于识别和掌握,邢老于1976年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脉学阐微》一书。该书系邢老根据中医脉学理论的基本精神,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在晚年编著而成。书中重点阐述了脉诊的作用,正确的诊脉方法,各种脉象变化的临床意义。对二十八部脉的体状、主病、鉴别等都作了系统、清晰的归纳,并有选择地摘引了一些古人对脉诊的论述。本书不但阐明了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而且对现代医学的某些疾病,在其发生、发展变化中的脉象演变规律,作了明确的阐述。邢老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合参”一向身体力行,对各种脉象,从脉位、脉力、脉率、脉形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附以图像详加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楚地领会各脉的特征。这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和中医工作者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在《脉学阐微》一书中,邢老还将切脉的选时,病人的体位,医者布指和单按、总按,脉象的齐变和独异,切脉的初按和久按,三部九候的诊法,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讲述得十分清楚。邢老名作《脉学阐微》写于1976年,是他辞世绝笔,也标志着他学术研究的巅峰。《脉学阐微》总结前人,规范现在,启发后人,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他本人因此被誉为“脉学专家”。书中的内容,全部是邢老亲笔所写,脉的图形全部按照原书邢老亲笔所画的图形进行重新描制,实为珍贵,在整理过程中,仅对内容加以调整和补充,如有不妥,望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前言一、 脉诊是临床辨证的圭臬,为立法用药的准则二、 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选时间(二)病人的体位诊脉时,病人最好端坐,将前臂自然向前展平,在腕下2(三)布指和单按、总按(四)脉象的齐变和独异不同,初按与久按有别(五)诊脉要专念虑、平气息(六)运指应注意举、按、寻(七)候脉必满五十(八)指法的运用(附:寸、关、尺部位图和诊脉运指图)三、 三部九候的诊法与配合脏腑四、 正常脉象五、 脉与内外因素的关系六、 脉象分类和辨脉纲领(附四言体状歌)七、 诊脉要分阴阳、识清浊、达机理、明偏胜、知平衡、晓转化、解维系之理,察制约之机八、 证候辨证应以脉症为依据,常见疾病要掌握脉象的演变规律(一)急慢性肝炎脉象演变规律(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脉象演变规律(三)卫气营血脉象演变规律(四)从伤寒的临床观察,研究探讨卫气营血和脉、舌的演变规律九、 诊脉应注意脉症之顺逆,必要时可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十、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一)浮脉(二)洪脉(五)芤脉(六)革脉(七)滑脉(八)濡脉(九)沉脉(十)伏脉(十一)牢脉(十二)弱脉(十三)涩脉(十四)动脉(十五)数脉(十六)迟脉(十七)结脉(十八)代脉(十九)紧脉(二十)微脉(二十一)缓脉(二十二)细脉(二十三)促脉(二十四)弦脉(二十五)实脉(二十六)大脉(二十七)长脉(二十八)短脉附录A 邢锡波教授在研究整理脉学方面的贡献
相关书籍:
《邢锡波医案集》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