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某,男,52岁。初诊:1975年3月8日。阵发性心累心悸(心率200余次/分钟),心律不齐,心悸时全身冷汗。右胸闷痛,颈项强痛,左肩胛痹痛,晨起呕吐,饮食正常。血压(140 ~150)/90mmHg。舌质淡紫胖嫩,脉细数,时结代。证属胸阳痹阻,气滞血瘀,治宜宣痹通阳为主。
红人参3g 麦门冬10g 黄芪24g 粉葛3g 桂枝10g 北五味10g 法夏10g 炙甘草3g
二诊:3月14日。服4剂后颈项强痛消失,呕吐停止,胸闷痛减轻。仍感心累心悸及左肩麻木疼痛,舌质淡紫,稍胖嫩,舌苔薄白,脉细数而结代。仍守原方,佐以养心安神、活血通络之品。
潞党参30g 黄芪30g 麦门冬10g 五味子10g 粉葛24g 丹参24g 枣仁10g 炒知母10g 炙甘草6g
三诊:3月22日。服6剂后,左胸闷痛及肩胛痛减轻,夜寐时仍心累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结代消失。再予前法,加强活血通瘀之力。
潞党参30g 黄芪30g 麦门冬18g 五味子10g 丹参24g 红花10g 炙甘草6g
四诊:3月29日。服6剂后,诸症明显好转。近来噩梦多,微汗,怕冷,稍感气短,舌质淡,脉沉。此系心阳不振,气阴两虚。宜扶阳固本、益气养心。
潞党参30g 黄芪30g 麦门冬10g 北五味10g 丹参24g 生龙骨(先煎)18g 生牡蛎(先煎)18g 枣仁10g 制附片(先煎)4.5g
五诊:4月8日。服10剂后,出汗、怕冷、胸闷痛、睡眠差等均已消失,惟左肩微感麻痛,稍觉短气,脉转正常。调理心脾,以善其后。
潞党参30g 黄芪30g 桂枝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焦白术10g 茯苓18g 生姜10g 炙甘草10g 大枣6枚
6剂。
按:本例胸阳不振,气失宣通,血脉瘀阻,故胸闷痛;手少阴心经循肩臂而行,故颈项强痛、左肩痹痛麻木;瘀血阻络,心气心血亦不足,致心体失养,心神失用,故心悸不宁、短气怔忡、睡眠不佳而多梦;阳气虚衰,无以温热肌肤,故汗出、怕冷。综观舌、脉亦呈胸阳痹阻、气血亏虚之象。对这类阴阳气血皆不足,复兼痰瘀之证,在不同的病例中,虽各有偏重,然多以益气通瘀、养心宁神为治疗总则,用生脉散为基础方以固其本;阳虚少加桂枝、附片,温通心阳;气虚重加黄芪;气滞加降香、郁金、苏梗、香附;血瘀加红花、桃仁、丹参、赤芍、川芎;失眠、多梦加枣仁、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甘草、浮小麦、大枣;宽胸豁痰加瓜蒌、薤白、温胆汤;补血用当归、龙眼肉、鸡血藤、枸杞子。一般服6剂开始显效,守方服药,则症状减轻乃至痊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
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心动过速、心悸、心慌
生脉散加味治疗气阴亏虚,心脉瘀滞
生脉散加味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生脉散加味治疗心气亏虚,心血瘀阻
生脉散加味治疗心绞痛二例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