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现代针灸学》是河南省新闻出版局重点图书。书中系统介绍了现代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该体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机制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即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主要侧重于现代针灸学理论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和应用。同时,还全面介绍了“微针疗法的基本理论”——全息生物医学理论及对耳穴临床运用的指导作用。本书包括4篇23章,涉及近120种疾病的治疗。涵盖了现代针灸学核心体系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第一篇、第二篇介绍两个不同穴位系统的“基本理论”;第三篇介绍两个不同穴位系统的“定位与作用”;第四篇介绍在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两个不同穴位系统对“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经穴的介绍顺序尊重了经穴的作用规律,即按照部位(神经节段分区)自上而下进行。疾病的介绍顺序也是按照部位由上而下进行的。这种结构安排既与经穴的作用规律相呼应,也便于掌握取穴规律。一、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临床取穴组方针灸治疗方案涉的取穴组方应当遵循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或者说取穴组方应当以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为指导。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神经的节段性支配密切相关,即某一腧穴的主要作用范围取决于与之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的支配空间,处在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具有类同的调节作用。腧穴的特异性被定义为:处在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的腧穴在治疗或调节作用上与较远的神经节段支配区的腧穴的差异性。二、现代针灸学对针灸效应的分类现代针灸学将针刺效应概括为两大主要类别:一类是节段性效应,另一类是整体性效应。针刺任何一个传统腧穴,这两类效应均同时产生,区别只是二者的范围、强度有所差异。当然,这一取穴原则并不适用于另外一类穴位,即耳穴等全息穴位。三、现代针灸学对穴位系统的分类腧穴包括两个系统:一个是传统经穴系统,另一个是全息穴位系统。这两个穴位系统是一种并列关系,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包括另一个系统。全息穴位系统在临未上的运用遵循着全息生物医学的有关理论。全息生物医学是一门介于传统中医学、针灸学及现代生物学、现代医学之间的边缘学。四、现代针灸的四大规律1、 针灸的双向调节规律传统针灸学认为针刺疗法既有“补”的作用,也有“泻”的作用。针刺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如果该器官的机能处于亢奋状态,那么针刺效应多是抑制性的;如果该器官的机能处于低下状态,那么针刺效应多是兴奋性的;如果该器官的机能处在正常稳定状态,则针刺效应往往既不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也不呈现出明显的兴奋,但具有稳定该器官机能,增强该器官抗扰动的作用。此可谓针刺作用的第一定律。不但针刺效应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而且针刺效应的强度也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规律性。2 、针刺手法的基本作用规律传统针灸学强调针刺手法的补泻。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有两种形式,即兴奋与抑制,而反应性质是兴奋性的还是抑制性的主要取决于生物体的机能状态,其次是取决于刺激量的大小,较强的刺激往往产生抑制性反应,较弱的刺激往往产生兴奋性反应。针刺腧穴也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作用到机体所产生的反应性质与刺激量之间也呈现出类同的关系,一般说来,机能低下的疾病宜用较弱的刺激手法,使用较弱的刺激手法多产生兴奋性效应;机能亢进的疾病宜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使用较强的刺激手法多产生抑制性效应。3 、针刺时间的基本作用规律针刺时间的基本作用规律也就是针刺的时间生物学效应产生的基本规律,也可称之为针刺时机的基本规律、针刺时机与针刺效应的相关规律。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在一天不同时间内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并且这种差异遵循着一定的模式,也就是说各种生理机能在一天之内的变化各自遵循着一定的节律性。如果需要增强或提高某种低下状态的生理机能就应在该机能的谷值期内进行针刺,在谷值期内针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兴奋性效应;如果需要抑制某一亢奋状态的生理机能就应在该机能的峰值期内进行针刺,在峰值期内针刺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抑制性效应。这便是针刺的时间生物学效应产生的基本规律。现代时间针灸学在临床上运用的关键,首先是要弄清楚所要调节的生理机能的昼夜节律模式,找出其谷值时相和峰值时相。4、 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所谓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也就是针刺作用的时效关系,是指针刺作用或针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用时效关系曲线来表达针刺作用的显现、消逝过程,包括针刺的最佳诱导期、半衰期、残效期等部分。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的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共性因素。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的确定均应以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研究为主要依据,即以针刺的最佳诱导期、半衰期为依据。留针时间的长短应当以最佳诱导期的依据,如果留针时间明显短于最佳诱导期,则达不到最佳治疗作用;如果留针时间明显长于最佳诱导期,不但不能增强疗效,反而使穴位容易产生疲劳而降低疗效,特别是使用电针疗法时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五、现代针灸学针刺治疗方案的五大关键共性因素针刺治疗方案涉及:取穴组方、针刺时机、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频次5大关键共性因素或5大关键共性环节,如何确定治疗方案中的这5大环节均应当以针刺作用4大基本规律为指导。作者简介陈少宗,198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就职于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并在山东大学简学哲学和生物。现任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哲学研究会理事、山东针灸治疗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临床针灸杂志》副主编、《医学与哲学》特邀编委、美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现代针灸学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倡导建立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四大规律为核心”的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拓展了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全息生物医学与现代时间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已承担参与了12项各级政府计划课题的研究,首位作者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部。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