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食物的八大部位,不能吃】
1、鸡头
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家禽之一,很多地区也喜欢吃麻辣鸡头。然而我国自古有句民谚:十年鸡头胜砒霜。
虽然“鸡越老,鸡头毒性就越大”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但是鸡头不宜食用却是事实。医学专家分析,鸡在啄食中会吃进有害的重金属物,鸡头中含有重金属,所以鸡头还是少吃为好。
2、猪脖子的肉疙瘩
这指的是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一旦被食用,同样容易感染疾病。
3、鸡脖、鸭脖
除了鸡头之外,食用鸡脖子和鸭脖子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气管。因为里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胆固醇,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所以最好不要吃这些部位。
4、鱼的“黑衣”
如果将鱼解剖开来,就会看到鱼的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而且这层黑膜也是各种有害物质的汇集处,是被细菌、农药、水质中的脏物等有毒成分长期污染而成的,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食用会对身体有害。因此,剖鱼后要刮掉“黑衣”。
5、禽“尖翅”
其实指的就是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
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然而这些有毒物质却没能被分解,所以禽“尖翅”,其实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
6、羊悬筋
羊悬筋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组织。
7、畜三腺
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
8、兔臭腺
如果你还喜欢吃兔肉的话,还要注意兔“臭腺”。
它位于外生殖器背面两侧皮下的白鼠鼷腺,紧挨着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肠两侧壁上的直肠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除去,则会使兔肉难以下咽。
【肉吃不对,很伤身】
1、熏肉、腊肉吃太多,早亡风险高
调查显示,吃太多(每天超过40克)的熏制、腌制等加工肉会缩短人的寿命。建议将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28克以内。
2、烤肉致癌风险高,炖肉最健康
肉类在高温下直接燃烧,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上,再与肉类蛋白质结合,会产生“苯并芘”这种强致癌物,常吃会严重损害健康。肉最健康的烹调方式是炖。实验表明,长时间炖肉可减少肉类30%~50%的胆固醇。其次是涮肉、蒸肉。
如果要吃烤肉,最好用绿叶菜包着。此外,有研究发现,提前用大蒜汁和桂皮粉、迷迭香等腌制肉片,可以减少烤制时致癌物的产生数量;用番茄酱和柠檬汁涂在烤肉上吃,也能减少致癌物的危害。
3、红肉诱发心脑病,肥肉一定要少吃
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脂肪含量较高,但其瘦肉能起到补铁防贫血的作用,肥肉则一定要少吃。禽类、鱼类等白肉脂肪含量较低。
建议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吃红肉,脑力劳动者则要多吃白肉;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可多吃白肉;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多吃红肉易致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应以吃白肉为好;孩子处于发育期,两种肉都要吃。患有肥胖、三高等慢性病的人,最好以豆制品代之。
4、每天超过1两半,心脏血压都受伤
“膳食平衡宝塔”中明确指出,一个人每天摄入肉不能超过75克,即1两半,一副扑克牌大小的一块。每天都吃二两甚至更多,有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症。
5、反复解冻肉招细菌
买了肉吃不完,自然要放进冷冻室,但放前最好把肉切成小块,一次只拿够吃的量。因为肉在反复解冻的过程中极易被细菌污染,用水解冻的方式尤其如此。
最好用微波炉解冻肉,将功率调到低火;其次是提前将肉放在冰箱冷藏室,让它慢慢自行解冻;再次是用流水冲泡冻肉;最不建议的方式是用非流水泡肉解冻。
6、老人儿童吃太多牛肉影响消化
牛肉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牛肉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肌肉纤维也较粗糙,所以老人、儿童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7、发烧、过敏吃羊肉,加重病情
羊肉补虚抗寒,强健身体,是冬天的滋养食疗珍品,但羊肉性偏温热,关节炎、湿疹过敏及发热者应忌食,否则会加重病情。
本文来源:,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