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XX,女,35岁,安阳市安阳桥大队人。1981年5月29日来诊。
主诉:泄泻十余年,久治不愈。
患者每日晨醒,即感肠鸣漉漉,腹痛下坠,继之泄泻,泻后痛减。昼夜如常人,唯感肢体困乏,余无不适。面色㿠白,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素体喜暖怕寒,饮食挑剔,稍有不慎即腹胀腹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十余年之久,时轻时重,但终不得根除。余用四神汤合四君子汤加味治之,服药二十余剂,果获痊愈。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方药:补骨脂12g,吴茱萸9g,肉豆蔻9g,五味子9g,益智仁9g,炒山药30g,茯苓12g,罌粟壳15g,白术12g,党参12g,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五更泄又称肾泻,乃肾不封藏,固守失职所致。余观患者带来药方,前医皆用四神汤加固涩之品治之,但何以久治不效呢?余考虑是忽略了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具有升清降浊之功。泄泻初期必是因于脾胃失职,水谷不化而为湿滞,遂成泄泻。肾为胃关,泄泻日久必致肾亏。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失煦,以致泄泻顽而不愈,故有“泄泻之根,无不源于脾胃”之说。
鉴于上述分析,在治疗时就不能单从治肾着手,而必须顾及后天之本,否则,即使一时肾守泄止,但中州不固,仍可致泄。所以余用四神汤合四君子汤标本同治,双管齐下,取四神汤温补肾阳,培补先天;四君子汤益气补中,滋养后天,加山药重用以助四君健脾之力;益智仁补肾健脾止泻;用罌粟壳意在涩肠止泄。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罂粟壳对菌痢及肠炎所致的粘膜溃疡有收敛性保护作用。诸药合用,使先天得补,后天得复,脾健肾强,则泄泻自愈。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