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大肠俞穴的作用与功效

时间:2023-02-02 阅读:7 评论:0 作者:admin

本文目录

1 大肠俞穴位位置 1.1 穴位取法 1.2 穴位解剖 2 大肠俞穴的作用 2.1 大肠俞的功效 2.2 主治病症 2.3 穴位配伍 3 刺灸法 3.1 针刺方法 3.2 艾灸方法 4 大肠俞解析 4.1 文献摘要 4.2 研究进展 大肠俞穴位位置

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寻找此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大肠俞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位取法

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

俯卧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约与髂嵴高点相平。

穴位解剖

大肠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三腰神经的后支。皮肤由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分布。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间,有腰动、静脉经过。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呈纺锤形。起于第十二胸椎、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腰丛的神经根位于肌质内,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内、外侧和肌腹。腰大肌的前面还有输尿管由肾门行经到盆腔。

布有第三腰神经的后支和第四腰动、静脉后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大肠俞穴的作用

特异性: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

大肠俞穴意义: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大肠俞的功效

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大肠俞有疏调肠腑、理气化滞的作用。

功能作用:外散大肠腑之热。

主治病症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腰腹泻、髋关节疼痛等。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

大肠俞主治胃肠、腰骶、下肢等疾患。如反胃噎膈、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肠澼泄痢、便秘脱肛、脏毒便血、遗尿癃淋、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等。

现代又多用大肠俞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腰部软组织损伤,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

大肠俞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以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1、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

2、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3、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

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穴位配伍

大肠俞穴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大肠俞穴配至阳穴、腰阳关穴,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肠俞穴配天枢穴,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滞,肠鸣腹泻。

大肠俞穴配上巨虚穴、承山穴,有调肠腑清积热的作用,主治便秘。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

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

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大肠俞解析

大肠俞为经穴名(Dàchángshù BL25)。代号BL25。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为六腑之一,俞即输注,本穴是大肠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大肠俞。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附注:大肠背俞穴。

文献摘要

《千金翼方》:主肠癖泄痢。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痛,肠鸣,腹胀。

《针灸大成》:主脊强不得俛仰。

研究进展

慢性结肠炎 大肠俞、天枢等埋线,治疗50例,有较好疗效。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

本文链接: http://ie.2345book.com/?id=1537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