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可学论

时间:2023-02-03 阅读:6 评论:0 作者:admin

《洪范》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劝导人心向善。 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寿”,人不但要延长年命,还要达到“期 颐”,即百岁以上的寿命。天地之间以此为享受美好幸福之最,况 且神仙度世长年永无止境呢?然而长生之庆少有相同的伴侣。 揣度当代之人却忽视长生而不崇尚养生,为什么呢?请让我们粗 略地议论一下,从一个普通人的智慧以至于庶民百姓,与自然界 其他的胎卵湿化同样是自生自灭,它们的智慧就不及人类,而当 人们听说修道可长生,都会相视而笑。中智以上的人为名誉教条 所检束,区区以三纲五常为座右铭,没有闲暇时学道的,然而能做 到若存若亡,时而出世时而入世,也能挺然自立,束身自修,而且 又不使人世常情埋没。只以修炼为务的,千万人之中或许有一人 罢了,而又运行起来严密,得到它也不容易,所以举世俗人罕见有 如此做功的,实在可悲啊!往昔桑矫询问涓子说自古人们有生 都有死,又说还有仙人,这是为什么呢?”涓子说:“两者都有。”之 所以说两者都有的原因,这里面的道理很深奥啊!只要是存在着 道理,那么说来,神仙是可以学到的。嵇康说神仙特别授受异气, 禀于自然,如果依赖积年学习,要想达到这种地步,未必能够达到 目的;也有不经修炼学习就能成仙的,那还是因为禀受先天异常 的气质;也有必须期待学习而后成功的,那是因为脚踏实地,功业 充实;也有尽心修学而又不能得到的,那是因为当初勤恳后来懒 惰,虽然虔诚却有始无终。三方面各有它的原因,不可以一概而 论。人生天地之间,明显的与其他物种不同,有感则应,激发则 通,所以有耿恭立刀,平地泉涌;李广射箭,伏石饮羽的故事。他 们只是瞬间的专心精诚,击触伤损的尚且是土块石头,感应的却 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况且修道炼丹的著作很久就有了,只是人们 不去潜心运用它,如果潜心运用则不死之品阶就会很快达到。

太上为神明最高宗主,独自化生在恍惚杳冥之先,高居紫微 之上,阴佑亿兆万物,品物成亨。《诗》上称为上帝照临众生, 《书》上说:天监孔明,行善报福,淫恶降祸,不差毫分。然而迷惑 愚顽之徒,怎么能够揣测它的根源,他们只是日常使用却不明白, 背本向末,所以说远离仙道的有七个方面,而接近仙道的也有七 个方面。当今之人未能窥测玄妙之门,洞达幽深隐奥,只是等同 看待一切事物,以泯灭为真实,以生成为假幻,只是把握着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即是说能取到的是性,所行为的是形体。甘愿至 死守护着这个常理,难道不明白乾坤为《易》学中蕴藏的基本观 点,乾坤毁坏就再也见不到《易》了。形气为性情的元府,形气败 伤则性情就没地方保存,性情无所存留,对于我来说还会有什么 呢?这是远离仙道的一个方面。

其次说仙人必有局限性,竟然归于沦丧堕落的弊端,这些言 论是头脑发昏,失于智慧明辨,随便地听信诬陷之词,怎能知道安 然独处的原因是起自内心寂静虚空无物,积虚即刻滋生精神,精 神专用就可以孕育元气,元气凝集并且逐渐显著,日积月累显著 就会积气成形,形体树立精神内居就成为人了。所以说精气神任 其流行逃遁就会死亡,反其根源就能成仙。所以古人说:招致真 元以修炼形体,形体清纯就与元气相合。内含道德以炼养元气, 元气清纯就会与元神相合,肌体又与道德冥合,就叫做得道,大道 本来是没有边际的,神仙岂能会有穷尽吗?举凡世人大都迷惑, 始终不能觉悟,这是远离仙道的第二个方面。

其次一种,勉强把存与亡作为一个整体说教,又错误地把前 人的认识作为觉悟真道的资本。把形骸败散作为一个阶段,又去 营造体魄使之重生为修养之运用,于是把当下厌恶见到现有的体 质,去营谋将来获得再生的躯体,怎能知道如何进人造化的洪炉, 又如何凭借阴阳的鼓风扇火,铸冶烧炼。有何办法使游魂革迁别 居它器,精神转化归于异体,智慧或愚昧离开先前躯体,这样无异 于飞鸟化为游鱼,游鱼又化为飞鸟,各自依照自己的需要而行,但 是两者又各不了解对方而无法相通,自己的形体变化尚且还没弄 明白,更何况死后再造重生,的确是可悲啊!然而人们却不觉得 可悲,这是远离仙道的三个方面。

其次,以仕途官位作为平生得意之事,以功名富贵作为不朽 的事业,把嗜好声色,丰衣厚味以及聚敛财货做为安享生活的长 久策略,给后代子孙积累财富,创造家业看作是长远的眼光。他 们怎能知道,世间事物,都是盛极必衰,位高必危,得到必失,圆满 必亏的道理。这些世俗之人的观点,已深根固蒂,都乐此而不疲, 把清静自然、虚心待物置之度外,又怎能以恬淡、仁义、博爱、养 生、致中、和谐、率性、通达、真诚为处世规则呢?这是远离仙道的 第四个方面。

其次,身体强健,事业兴盛之时被人情恩爱所束缚,身体疲惫 头发斑白之后才盟发长生的愿望,虽然有修养学道的心情,然而 损伤亏残尚未培补,如果不粉碎消除沉积陋习的性情嗜好,只是 做些徒有其表的虚假装饰,无异于是窃取修道的虚名,自欺欺人, 实际是背离了契合修真的思想,如果不消除死亡的簿籍,就不可 能进人仙道的名录。人生如梦,岁月荏苒,人生大限很快就要到 了,不要等到即将谢世而又埋怨归咎于神明不佑,这是远离仙道 的第五个方面。

其次,听说修炼大丹可以羽化飞升,服食药物可以延年益寿, 这时才急切地留心炉火修炼,精心地寻求药草延年之方。药物屡 次空费在五金八石的烧炼上,药物的运用也难以促进三关的通 透,更不明白金液还丹需要由明师传授真诀,仙草玉芝必然有道 炁滋养,不去探究根本原因,而专心谋取事物的枝叶,始终无所成 就,又只好说是古人欺骗我们,这是远离仙道的第六个方面。

其次,身躯栖息修道之门,内心溺爱尘俗美境,言行违背道门 科范禁戒,静室之中看不到修养习炼之时,外人称赞其有清静的 美誉,而内心却隐藏着奸恶邪僻,世俗之人或许易被欺骗,而神明 是不可迷惑的。这是远离仙道的第七个方面。

如果内心的确嗜好沉静虚无,性情上崇尚清心寡欲,不祈求 荣化富贵,不是争强好胜自高自大之辈,没有声色邪僻的欲念,而 是匡正身心防止是非邪恶的扰乱,体会至大的仁爱,内含至虚至 静,超脱于世俗情欲之上,使凡躯栖息于仙真的门路,胸怀大道, 虚心无为,这样的行为是接近仙道的一个方面。

其次,志念高远,犹如古人淳厚朴实的风范,专心诚意,实践 修养的道行,知道荣华富贵如浮云泡影,并不为此寄托幻想,只是 忽视或抛弃而不再回顾,知道声色能戕伐性情,捐除它而不再索 取,剪除阴恶邪僻,培植善念阴德,惩戒愤怒,抑止嗜欲,对于诬毁 和荣誉都一样淡泊,身处山林,清静无为,修真养性,这是走近仙 道的第二个方面。

其次,身居仕途享受俸禄,而又仰慕仙真,心系道德之乡,侍 奉君长尽以忠孝,对下民讲以仁义,对自己刻薄予他人丰厚,心存 仁德恭俭,慈爱和平,救济困苦,广施博爱,身处混浊而内含澄清, 潜行密修,好生恶死,这是走近仙道的第三个方面。

其次,虽然身处简陋破旧的房屋,但是内心洒脱,甘于淡泊, 甘心低贱,乐于贫穷,怀抱经国济民的志向,泛溢出来而似有若 无;洞悉古今的学问,看起来空旷得如同虚无一般。封爵而不依 从,俸禄却不领受,他实际是崇尚方外的生活,恬淡的原因是以摄 生作为他人生的目标,这是走近仙道的第四个方面。

其次,禀赋着智慧颖悟的心志,包含着峻秀挺拔的节操,奋勇 前进,无私无欲,可抵挡谋略超群、精巧锐利的军队,只要攻打就 没有对手,一战就能胜利,然后就可以清静以安身立命,和平以保 精养神,最终达到仙真之路,这是走近仙道的第五个方面。

其次,慎终追远,反省内察,洗心革面,改过自新,虽然失误于 少壮之时,但是又希望悔过收心于暮年。以功补过,过无则功自 全;以正易邪,邪祛而正自在。即使生活坎坷也不能改变他的操 守,环境喧闹也不能扰乱他的情志。惟精惟微,一丝不苟,积少成 多,这是走近仙道的第六个方面。

其次,至忠至孝,至贞至廉,遵守经典的教诲,不待师授而自 然觉悟。如同古人比干被刨心却不会死亡,惠风溺水却又能重 生,另外伯夷、叔齐、曾参,以孝闻名,人们都知道他们已经没有 了,然而大道却让他们永存,如此这些古圣先贤,全都进升到仙人 的品阶,这叫做隐景潜化,死而不亡。这样的例子,自然是走近仙 道的第七个方面。

放弃以上七种远离仙道的方面,取得这样七种走近仙道的方面,这无异于拯危救难,使他们走出陷落的泥潭之中,消除祸患, 让车驾乘载径至洞天福地,这样才可以同行于神仙之路。从此以 后,真正认识本元生命的所在,明白真元正气的缘由。致虚静笃, 凝神淡泊,怡养心性,吐故纳新,和气育神,早备保命定性的良药, 以匡正培补身体的机能,使表里兼济,形神俱超,虽然是尚未腾跃 飞升,而自己已经感到必然会挥动翅膀飞腾在云霄之上了。大道 无为自然,无形无象,然而人有情志有性格,所以说人若能够一心 向道,大道也一样会关注人,道是不会辜负人的,人却常常辜负大 道,这句话是很深奥的啊!世俗之人认为道体玄妙虚无,大道以 无为贵,以有为贱,人们的本性气质意识就会取用“有”的方面, 而抛弃“无”的东西。又怎能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从“无” 中生出,“无”因“有”而明,有无混然同体,把握有无的变化,然后 才能达到目的。所以说:太虚空寂,玄远寥廓,是大道没有形象的 形象;阴阳两仪,天地三光,是大道有形象的形象。如果只是认为 虚极为妙,就不应该有吐纳元气,流行阴阳,生育天地,运行日月 的存在,所以就有“有”以“无”为用,“无”以“有”为资的说法。 所以天地覆载长存,仙真圣贤不会泯灭,为此古人说为了生命的 存在,万物的生长发育是天地的最大美德。所以我们看到宇宙的 广大无垠,万物的繁茂众多,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如果烟 散烟灭,何异于天倾地陷。他们枉然明白,而非我所有,所以说: 死亡大都是天灾和人祸的残害,谁又能做到消除那些残害,振拂 衣衫断绝尘俗,独自与大道为友呢?大道岂能远离而去,如此一 来我看是将要得道了。极致的虚无蕴藏着玄妙,只等待有感应就会灵真,如同是金 玉内含响声,只等待敲击就会和鸣,所以说豁开方寸之地,用来契 合空虚,空虚就清静,凭借极其静止就会积成动感,有动感就通 达,通达则宇宙泰定,天光发明,外形和内性相为资生,没有开始 却有终极。况且人的禀受形体和天地相似,五脏六腑关节四肢, 都有神明居住,各处均有主管守护,形体存在神明就生存,形体废 弃神明就消失,有神则生,无神则死,所以说要舍弃死的方面而取 得生的内涵。如果讽诵太上的金书,研修洞真的玉章,凝集太乙 于降宫,排列三元于紫房,吮吸日月的精华,登临七元之灵纲,道 体完备功德圆满,就不再需要用珍贵美好之物修炼大还丹药而飞 升轻举了。这都是从凡俗之躯而修为仙圣之体,再自仙圣之体而 到达真人之域,元真又与大道相合就称为神人,神人既能存在也 能消亡,能隐能显,能表露为超出造化和天机的迹象,进人到霄汉 广漠的地方。不用心思而明慧鉴察,没有羽翼而自由翱翔,在灿 烂的云霞客舍里嬉戏,在景色秀丽的羽饰中晏饮。历次劫数都如 常欢快而且没有终极,寿命等同太虚而不可限量,这种道术分布 在金质的简册,怎能轻易宣扬它的隐秘和奥妙呢?爱好学习的人 应该开启玉牒的封箧而探究其中的秘旨。还有儒墨所宗忠孝慈 爱,仙家崇尚王侯有庆兆民赖之,福泽关系祖先,而又流行子孙。 伏羲、黄帝以来,广成子、赤松子、丁令威、安期生等等这些仙真之 人,哪个朝代没有呢?远古都记载在竹简帛书上,近代都间接地 有闻有见,古今得道的都很清楚明白,如果这些神仙通过学习可 以达到,如此光明显耀,但凡百姓、士人、君子,何不为此而勉励自 己呢?

本文来源:互联网及,中国家庭报,新闻转自各大新闻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年轻人养生网管理员删除!

本文链接: http://ie.2345book.com/?id=1677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