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做测核酸时不要再啊了 做核酸检测还能如此的尴尬

时间:2023-04-26 阅读:11 评论:0 作者:admin

【专家提醒做测核酸时不要再啊了 】专家提醒做测核酸时不要再啊了,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关于专家提醒做测核酸时不要再啊了 ,据上广常识了解到,自从疫情爆发后核酸检测成为了常态,道一般核酸检测分为咽拭子、鼻拭子。当我们在做咽拭子时会将嘴巴打开无法控制发出啊的声音,近日有专家提醒做核酸检测时不要再发出啊的声音了,这是什么原呢?核酸检测结果会在48小时之内有效,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呢?和上广常识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专家提醒做测核酸时不要再啊了

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做核酸时,医护人员有没有让你“啊”呢?以后不要在这么做了。

据报道,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提醒,检测时最好不要发出声,不要喊“啊”。

理由是,如果是阳性病人,“啊”的时候,口腔中的气溶胶会出来,病毒也跟着出来了。

48小时核酸检测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时间

优先认可采样检测的时间。

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上,一般显示三个时间:采样时间、接收时间、报告出来日期,从多地的规定来看,优先认可采样时间,若无采样时间,就会认可报告出来日期,具体如何规定,请咨询当地社区。

例如自己是在2022年1月1日10时采集检测核酸标本,则有效时间到2022年1月3日10时。

如需要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阴性时,可到健康码里显示的电子版核酸检测报告和医疗机构出具的纸质版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均可,如纸质版报告没有采样检测的时间,请咨询检测机构明确检测时间。

做核酸的5点注意:

1、咽部敏感的人,检测前两小时最好不进食不喝水,一旦刺激的时候怕呕吐;

2、不要嚼口香糖槟榔喝酒,会影响结果;

3、保持一米距离,不要聊天,尤其不要摘下口罩聊天;

4、随身带的个人物品不要放在检测桌上,以免交叉感染;

5、检测时最好不要发出声,不要喊“啊”,你可以张大嘴告诉自己在“啊”,但是不要对外喷气,不要发出“啊”的声音。

专家提醒做测核酸时不要再啊了

核酸检测1:5和5:1的区别

5:1核酸检测就是5个人的核酸检查样本,合到一个化验器里面一起检查。

一开始检查核酸的时候都是1个人的核酸样本放在一个采集盒里面,每个人都要检查一次。而进行大范围检查的时候,由于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就容易影响检查的效率。

后来就发明了把5个人的样本合在一起检测,有的还会把10个人的样本合到一起检测,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一旦这5个人的样本一起检测出现阳性就表明这5个人其中有人出现了感染,就要对5个人重新进行分别检测。

这样的检查方法有利也有弊,好处就是检查费用下降,检查效率提高,坏处就是出现阳性结果还要二次检查。但是带来的好处是大大的大于弊端的。由于检查费用被5个人分担,所以每个人所支付的检查费用也会下降。

核酸检测采集有哪些方法

1、鼻咽拭子

2、口咽拭子

3、血清检测

4、肛拭子

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流程

采集痰液或者下呼吸道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如果呈阳性,即可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这属于确诊新型冠状肺炎的依据。

除了检测病毒核酸,还可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高度同源,如是,则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并且具有人传人的特性,但是该病毒对于温度及太阳光紫外线较敏感。

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流程:

1、请患者保持头部不动,去除鼻前孔中表面的分泌物。采集者可站在被采集者侧面,减少因咳嗽、打喷嚏导致的职业暴露,缓解采集者的压力。

2、以拭子测量鼻孔到耳根的距离并以手做标记。

3、通过鼻腔轻轻将拭子以垂直鼻子(面部)方向插入鼻孔,有触壁 感,直至手指触及鼻子,使拭子在鼻内停留15—30秒,然后轻轻旋转3次。

4、将拭子投入病毒运送培养基中,折断拭杆,使其完全置于管中。

5、旋紧管盖,做好标记,放入塑料袋密封好。

6、将标本及时送检

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流程

1、采集者用压舌板辅助,被采集者张口发“啊”音,腭垂上提暴露咽后壁,拭子越过舌根,到达咽狭病变处,快速擦拭两侧腭弓和咽、扁桃体分泌物。

2、将鼻咽拭子投入病毒运送培养基中,辅助管盖折断拭杆,使其完全置于管中。

3 、旋紧管盖,做好标记,放入塑料袋密封好。

4、将标本及时送检。

核酸检测血清检测采样流程:

采集人体的分泌物来进行检测,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血清抗体检测是人体对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进行检测,抗体的产生要在感染病毒后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出现,相对会滞后一些。

个别患者血液中还会有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异嗜性抗体等容易造成试验的交叉反应,所以偶然会有假阳性的结果。

本生活常识由上广常识发布,内容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上广常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ie.2345book.com/?id=23865 转载请注明出处!